- 發(fā)布時間2018-10-28 15:48
- 發(fā)布人金彩集團
- 瀏覽次數5136
10月18日,央行舉辦征信行業(yè)發(fā)展情況通報會?!吨袊庞谩冯s志記者從會上了解到,我國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目前已成為世界上收錄人數最多、數據規(guī)模最大、覆蓋范圍最廣的數據庫。
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已初步建立
央行當天披露的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8月末,我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累計收錄信貸信息33億多條、公共信息65億多條,為2542萬戶企業(yè)和其他組織、9.7億自然人建立統一的信用檔案;接入各類法人放貸機構3900多家,日均查詢企業(yè)信用報告29萬余次、個人信用報告477萬余次。
據了解,該數據庫在促進我國信貸市場健康發(fā)展、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、推進金融普惠、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、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(fā)展等方面發(fā)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據央行征信局局長萬存知介紹,首先,從覆蓋范圍來看,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已初步建立。同時,央行征信中心納入信息已經覆蓋了所有銀行,未來還將進一步向保險、證券等領域擴展。其次,從信息量分析,我國征信系統蘊含信息量堪稱全球最多。
近年來,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表現形式愈發(fā)復雜多樣,對征信產品和服務需求顯得更為迫切。據了解,為防范化解P2P網貸平臺風險、對惡意逃廢債失信人進行制裁,首批P2P網貸機構借款人惡意逃廢債名單已納入征信系統。在此基礎上,央行還將加強互聯網信用體系建設,推動小貸公司、網貸機構全面接入征信系統,實現彼此間信息共享和風險聯動預警,快速識別和有效化解潛在金融風險。
“市場+政府”雙輪驅動模式成效凸顯
據了解,近年來央行一方面通過對征信中心信息、業(yè)務的完善、升級初步建立起了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;另一方面,再輔以“市場之手”,通過“市場+政府”雙輪驅動的模式,逐漸形成了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與市場化征信機構錯位發(fā)展、功能互補的市場格局。
然而,現階段征信中心系統仍不夠完善,諸多游離于傳統金融機構之外的個人、企業(yè)征信數據亟待補充;政府部門之間割裂的數據孤島亦亟需打破。針對上述問題,行業(yè)專家指出,僅靠央行一己之力遠遠不夠,還需發(fā)揮市場之手和部際聯動的力量。
以百信征信為例,2018年1月,央行向百行征信發(fā)放了個人征信牌照,首家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正式誕生。
截至目前,百行征信已與241家機構簽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協議,涵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(P2P)、網絡小額貸款公司、消費金融公司、汽車金融公司、融資租賃公司、民營銀行、助貸機構、金融科技公司等,并于10月12日與部分機構正式開始系統接入測試工作。預計百行征信今年年底可向市場提供個人征信服務。
“為打破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,進一步實現信息共享,央行和國家發(fā)改委做了大量的工作?!比f存知表示,目前各部門信息化程度不同,并且按照國家現有法律法規(guī),一些部門尚不能完全實現信息共享。為此,各部門之間仍在進一步協調、努力,相信未來各部信息共享這一目標可以實現。
繼續(xù)加大征信信息主體權益保護力度
此外,記者從會上了解到,央行正研究和規(guī)劃對數據服務商的規(guī)范管理,以應對互聯網發(fā)展熱潮帶來的個人信息濫采、濫用問題,促進信息的合理流動和商業(yè)化應用,保護個人信息安全。
征信信息安全是征信業(yè)的生命線,也是監(jiān)管部門面臨的重大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。此次會議指出,要持之以恒抓好征信信息安全工作,牢牢守住不發(fā)生征信信息泄露的風險底線。據了解,人民銀行通過出臺制度文件、召集專題會議強調部署,層層落實確保征信信息安全的主體責任。
會議指出,目前,確保征信信息安全意識已在征信監(jiān)管部門、征信機構和金融機構深入人心。但征信信息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復雜,惡意競爭、倒賣征信數據等市場亂象依然存在,對社會公眾的信息權益依然構成極大威脅。
據了解,下一步,人民銀行將正本清源,開正門、堵邪門,抓好分類管控。一是對于依法取得征信資質的征信市場活動,要堅持高標準、嚴監(jiān)管,切實創(chuàng)造信息安全的良好環(huán)境。二是對于沒有依法取得征信資質的市場活動,包括打著征信旗號的大數據風控公司,要依法嚴格管制。三是對于違法倒賣征信信息的機構和個人,要動用行政力量、司法力量,依法堅決進行打擊。萬存知指出,將繼續(xù)加大征信信息主體權益保護力度,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